关于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进一步明确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1:41:51   浏览:91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进一步明确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进一步明确

国家税务总局
2001-4-19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0]579号文件精神,明确如下:
  一、除金融保险企业等国家规定允许从事信贷业务的企业外,其他企业直接借出的款项,由于债务人破产、关闭、死亡等原因无法收回或逾期无法收回的,一律不得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进行扣除;其他企业委托金融保险企业等国家规定允许从事信贷业务的企业借出的款项,由于债务人破产、关闭、死亡等原因无法收回或逾期无法收回的,准予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进行扣除。

  二、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等原因不得不从销项税金中抵扣的进项税金,应视同企业财产损失,准予与存货损失一起在所得税前按规定进行扣除。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许霆案件的性质是什么?——是“超额透支”或“恶意透支”,还是“错误给付”?

龙城飞将


一、“超额透支”或“恶意透支”,还是“错误给付”?

  网友WHM1958认为,许霆持不具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借记卡(借记卡的透支限额为零)在银行的自动柜员机取款时,超过规定的限额取款,只能定性为“超额透支”。不能定性为“盗窃罪”。
我与whm1958的观点不同。我不认为许霆的行为属“超额透支”或“恶意透支”,而是出了故障的机器响应许霆的取款要求,错误的给付给取款人许霆。

二、借记卡能不能发生超额透支?

  WHM1958认为,“不具备透支功能的银行卡(借记卡)在ATM机正常时不能发生透支,可在ATM机非正常时就也有可能发生超额透支”。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因为机器正常使用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不正常时更不具备透支功能。在个人使用银行卡的情况下,透支一定是银行与持卡人事先有约定,没有约定的不是透支。信用卡和贷记卡是有明确透支额度即信用额度的,借记卡没有这种约定。
  在使用支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没有依据的透支,即超额透支。此种情况下,若金额较大,就属恶意透支。因为支票的使用与银行卡不同。银行卡在刷卡时一定是金额在里面,无论借记卡还是贷记卡。而支票的使用则是接受支票的人在接受支票时并不能当场验证持票人帐户中是否有钱。
在使用支票的情况下,超额甚至恶意透支的受损人不是银行,而是接受支票的商户。在使用银行卡的情况下,具体到许霆案件,在使用银行借记卡的情况下,直接受损的不是商户,而是银行。

三、刑法第198条可否适用于许霆案件?

  WHM1958引用刑法196条:“(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恶意透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我认为,刑法196条不适合于许霆案件。
  刑法规定适合此种犯罪类型的是具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即贷记卡或信用卡,许霆使用的是借记卡,不属于这种类型。在制定刑法这一条款时,许霆的情况尚未进入立法者的视野。当时的情况是,有些企业与银行有较好的关系,银行给其负责人以较大额度的信用卡。听说曾有几十万上百万元的额度。有些企业故意透支后拒不还款,如同从银行贷了款后不还款,即所谓“贷款就是利润”,实则是诈骗行为。此种情况与许霆的案件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附:whm1958留言
  刑法196条。。。(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不具备透支功能的银行卡(借记卡)在ATM机正常时不能发生透支,因为不具备透支功能的银行卡(借记卡)的透支限额为零,可在ATM机非正常时就也有可能发生超额透支。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昌市城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的通知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


宜府发[2008]022号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昌市城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开发区管委会,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专学校:
现将《宜昌市城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四月一日

宜昌市城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

  第一条 为控制吸烟危害,保障公民健康,保护环境,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湖北省爱国卫生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城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城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实行限定场所、单位负责、加强引导、严格管理的原则。
  第三条 市、区(含宜昌开发区,下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本区域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的指导、协调。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的监督管理。
  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公共场所内禁止吸烟的具体实施工作。
  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部门及新闻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吸烟有害健康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
  第四条 本市城区下列公共场所内禁止吸烟:
  (一)易燃易爆场所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吸烟的场所;
  (二)医疗机构的候诊区、诊疗区和病房区;
  (三)学校的教室、实验室等室内教学场所,托幼机构的幼儿活动场所;
  (四)影剧院的观众厅;
  (五)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图书馆、档案馆的查阅室,博物馆、
展览馆、纪念馆、科技馆的展示厅;
  (六)室内体育馆的观众厅和比赛厅;
  (七)公共交通工具内及公共交通场站的售票厅、等候室;
  (八)商场(超市)、书店及邮政、电信、金融机构的对外营业场所;
  (九)机关、团体及宾馆、饭店的会议室;
  (十)设置禁止吸烟标志的其他公共场所。
  第五条 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除前条规定以外的禁止吸烟场所,设置有明显标志和通风设施的吸烟区(室)。
  第六条 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禁止吸烟的义务:
  (一)建立健全禁止吸烟的管理制度;
  (二)开展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
  (三)在禁止吸烟的场所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不得放置吸烟器具;
  (四)负责禁止吸烟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内吸烟的,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当劝阻、制止其吸烟行为,或者责令其离开该场所。
  第八条 公民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内有权要求吸烟者停止吸烟;有权要求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及其监督管理人员劝阻、制止吸烟行为;有权向卫生、城管等行政主管部门举报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 公共场所管理单位违反本规定的,由公共场所所在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法定主管部门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组织评比、命名表彰城区“卫生先进单位”时,应当将公共场所管理单位执行本规定的情况列为考核内容。
  第十条 吸烟者乱扔烟蒂等废弃物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其清除,可以并处警告或1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一条 拒绝、阻碍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监督管理人员执行本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二条 本市城区鼓励创建无吸烟单位,提倡在各类公务活动中不备烟、不敬烟、不吸烟。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1997年9月3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宜昌市城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市人民政府令第53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