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医务室医疗设备、药品配备标准》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5 15:29:24   浏览:826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船舶医务室医疗设备、药品配备标准》

交通部


《船舶医务室医疗设备、药品配备标准》

1990年9月22日,交通部

第一条 为了保证船舶医务室的业务开展和船员患病后能得到及时地治疗,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设有船医的各类船舶(舶医设置按照(90)交人劳字119号发布《船医管理办法》中第四条的规定办理)。
第三条 本标准分为医疗设备、麻醉药品、急救药品、常用药品、消毒药品及外用药品五部分。
第一部分:医疗设备
--------------------------------------------------------------------------------------------------
| 单 | 数 | | 单 | 数
名 称 | | | 名 称 | |
| 位 | 量 | | 位 | 量
------------------------|------|------|--------------------|------|--------------------------
担 架 | 付 | 1 | 立式灯 | 台 | 1
------------------------|------|------|--------------------|------|--------------------------
电冰箱 | 台 | 1 | 手电筒 | 个 | 1
------------------------|------|------|--------------------|------|--------------------------
电暖气 | 个 | 1 | 红十字箱 | 个 | 1
------------------------|------|------|--------------------|------|--------------------------
电水壶 | 个 | 1 | 子 钟 | 个 | 1
------------------------|------|------|--------------------|------|--------------------------
电 炉 | 个 | 1 | 挂 钟 | 个 | 1
------------------------|------|------|--------------------|------|--------------------------
高压消毒锅 | 个 | 1 | 心电图机 | 台 | 1
------------------------|------|------|--------------------|------|--------------------------
电煮沸锅 | 个 | 1 |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袋| 个 | 1
------------------------|------|------|--------------------|------|--------------------------
远红外线理疗灯 | 台 | 1 | 镊子(有勾、平嘴)| 把 |各1
--------------------------------------------------------------------------------------------------
续上表
--------------------------------------------------------------------------------------------------
| 单 | 数 | | 单 | 数
名 称 | | | 名 称 | |
| 位 | 量 | | 位 | 量
------------------------|------|------|--------------------|------|--------------------------
输液调速器 | 个 | 1 | 敷料剪 | 把 | 1
------------------------|------|------|--------------------|------|--------------------------
灌肠器 | 个 | 1 | 心内注射针头 | 个 | 2
------------------------|------|------|--------------------|------|--------------------------
洗眼壶 | 个 | 1 | 头皮针 | 个 |10
------------------------|------|------|--------------------|------|--------------------------
导尿管 | 根 | 1 | 一次性输液器 | 套 | 5
------------------------|------|------|--------------------|------|--------------------------
搪瓷消毒桶 | 个 | 1 | 丁种手术器械 | 套 | 1
------------------------|------|------|--------------------|------|--------------------------
脚踏污物桶 | 个 | 1 | 气管切开包 | 套 | 1
------------------------|------|------|--------------------|------|--------------------------
电动吸痰器 | 台 | 1 | 缝合包 | 套 | 1
------------------------|------|------|--------------------|------|--------------------------
接线板 | 付 | 1 | 止血带 | 根 | 1
------------------------|------|------|--------------------|------|--------------------------
血压计(汞式) | 台 | 1 | 热水袋 | 个 | 1
------------------------|------|------|--------------------|------|--------------------------
血压计(表式) | 台 | 1 | 洗胃管 | 根 | 1
------------------------|------|------|--------------------|------|--------------------------
听诊器 | 付 | 2 | 体温计 | 支 | 2
------------------------|------|------|--------------------|------|--------------------------
五官科检查器 | 套 | 1 | 敷料缸 | 个 | 1
------------------------|------|------|--------------------|------|--------------------------
额 镜 | 付 | 1 | 弯 盘 | 个 | 1
------------------------|------|------|--------------------|------|--------------------------
器械消毒方盘 | 个 | 1 | 针灸器 | 套 | 1
------------------------|------|------|--------------------|------|--------------------------
输液架 | 付 | 1 | 一次性注射器5ml| 付 |20
------------------------|------|------|--------------------|------|--------------------------
量 杯 | 个 | 1 | 一次性注射器2ml| 付 |20
--------------------------------------------------------------------------------------------------
续上表
--------------------------------------------------------------------------------------------------
| 单 | 数 | | 单 | 数
名 称 | | | 名 称 | |
| 位 | 量 | | 位 | 量
------------------------|------|------|------------------------|------|----------------------
叩诊锤 | 个 | 1 | 玻璃注射器1ml | 付 | 2
------------------------|------|------|------------------------|------|----------------------
搪瓷广口缸 | 个 | 5 | 玻璃注射器50ml | 付 | 2
------------------------|------|------|------------------------|------|----------------------
火 罐 | 个 | 5 | 玻璃注射器100ml | 付 | 1
------------------------|------|------|------------------------|------|----------------------
压舌板 | 个 |10 | 玻璃注射器20ml | 付 | 2
------------------------|------|------|------------------------|------|----------------------
受水器 | 个 | 1 | 磨口瓶 | 个 | 40
------------------------|------|------|------------------------|------|----------------------
手术洞巾 | 块 | 5 | 紫外线灯 | 台 | 1
------------------------|------|------|------------------------|------|----------------------
乳胶手套 | 付 | 5 | 产包(客船) | 套 | 1
--------------------------------|------|------------------------|------|----------------------
喉头喷雾器 台 | 1 | 夹板(大、中、小) | 块 |各2
--------------------------------------------------------------------------------------------------
第二部分:急救药品
--------------------------------------------------------------------------------------------------
| 单 | 数 | | 单 | 数
名 称 | | | 名 称 | |
| 位 | 量 | | 位 | 量
------------------------|------|------|------------------------|------|----------------------
肾上腺素 | 支 |10 | 解磷定 | 支 | 10
------------------------|------|------|------------------------|------|----------------------
去甲肾上腺素 | 支 |10 | 美解眠 | 支 | 10
------------------------|------|------|------------------------|------|----------------------
新福林 | 支 |10 | 利多卡因 | 支 | 10
------------------------|------|------|------------------------|------|----------------------
洛贝林 | 支 |10 | 麦 角 | 支 | 10
--------------------------------------------------------------------------------------------------
续上表
--------------------------------------------------------------------------------------------------
| 单 | 数 | | 单 | 数
名 称 | | | 名 称 | |
| 位 | 量 | | 位 | 量
------------------------|------|------|------------------------|------|----------------------
亚甲兰 | 支 |10 | 垂体后叶素 | 支 | 10
------------------------|------|------|------------------------|------|----------------------
亚硝酸异戊脂 | 支 |10 | 阿托品 | 支 | 10
------------------------|------|------|------------------------|------|----------------------
安钠加 | 支 |10 | 西地兰 | 支 | 10
------------------------|------|------|------------------------|------|----------------------
止血敏 | 支 |10 | 低分子右旋糖酐 | 瓶 | 5
------------------------|------|------|------------------------|------|----------------------
多巴胺 | 支 |10 | 5%葡萄糖 | 瓶 | 5
------------------------|------|------|------------------------|------|----------------------
异丙肾上腺素 | 支 |10 | 10%葡萄糖 | 瓶 | 5
------------------------|------|------|------------------------|------|----------------------
阿拉明 | 支 |10 | 50%葡萄糖 | 支 | 20
------------------------|------|------|------------------------|------|----------------------
可拉明 | 支 |10 | 糖盐水 | 瓶 | 5
------------------------|------|------|------------------------|------|----------------------
回苏灵 | 支 |10 | 林格氏液 | 瓶 | 5
--------------------------------------------------------------------------------------------------
第三部分:麻醉药品
--------------------------------------------------------------------------------------------------
| 单 | 数 | | 单 | 数
名 称 | | | 名 称 | |
| 位 | 量 | | 位 | 量
------------------------|------|------|--------------------|------|--------------------------
杜冷丁 | 支 |10 | 磷酸可待因 | 片 | 50
------------------------|------|------|--------------------|------|--------------------------
盐酸吗啡 | 支 |10 | 复方樟脑酊 |ml |500
------------------------|------|------|--------------------|------|--------------------------
强痛定 | 支 |10 | | |
--------------------------------------------------------------------------------------------------
第四部分:常用药品范围
--------------------------------------------------------------------------------------------------
名 称 | 名 称
------------------------------------------|------------------------------------------------------
抗菌素类药 | 皮肤科类药
------------------------------------------|------------------------------------------------------
磺胺类药 | 泻 药
------------------------------------------|------------------------------------------------------
解热镇痛类药 | 止泻药
------------------------------------------|------------------------------------------------------
镇咳祛痰类药 | 保肝药
------------------------------------------|------------------------------------------------------
心血管类用药 | 止血类药
------------------------------------------|------------------------------------------------------
治溃疡病类药 | 抗过敏类药
------------------------------------------|------------------------------------------------------
胃肠解痉类药 | 维生素类药
------------------------------------------|------------------------------------------------------
助消化类药 | 抗贫血类药
------------------------------------------|------------------------------------------------------
五官科类药 | 激素类药
------------------------------------------|------------------------------------------------------
口腔科类药 | 解毒类药
------------------------------------------|------------------------------------------------------
眼科类药 | 中成药
------------------------------------------|------------------------------------------------------
|
------------------------------------------|------------------------------------------------------
|
------------------------------------------|------------------------------------------------------
|
--------------------------------------------------------------------------------------------------
第四条 各单位可根据本标准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部分:消毒药及外用药品
--------------------------------------------------------------------------------------------------
名 称 | 名 称
------------------------------------------|------------------------------------------------------
70%~75%酒精 | 5%~10%硼酸软膏
------------------------------------------|------------------------------------------------------
2.5%~3%碘酒 | 松节油
------------------------------------------|------------------------------------------------------
1%~2%红汞 | 红花油
------------------------------------------|------------------------------------------------------
1%~2%紫药水 | 獾 油
------------------------------------------|------------------------------------------------------
3%~4%硼酸水 | 止血粉
------------------------------------------|------------------------------------------------------
3%双氧水 | 高锰酸砷
------------------------------------------|------------------------------------------------------
1%雷夫奴尔 | 创口贴
------------------------------------------|------------------------------------------------------
1%新洁尔灭 | 绷 带
------------------------------------------|------------------------------------------------------
0.85%盐水 | 纱 布
------------------------------------------|------------------------------------------------------
来苏水 | 胶 布
------------------------------------------|------------------------------------------------------
兰油烃软膏 | 脱脂棉
------------------------------------------|------------------------------------------------------
鱼石腊软膏 | 急救包
------------------------------------------|------------------------------------------------------
抗菌素软膏 |
------------------------------------------|------------------------------------------------------
|
--------------------------------------------------------------------------------------------------
第五条 本标准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六条 本标准于一九九0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财政厅关于福建省农业特产税村级代征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财政厅关于福建省农业特产税村级代征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



宁德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
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省财政厅制定的《福建省农业特产税村级代征管理试行办法》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农业特产税村级代征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特产税村级代征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村级代征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和《福建省农业特产农业税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各地的村民委员会原则上均应接受财政征收机关的委托,负责代征本村的农业特产税。村级代征单位由财政征收机关指定,或由各村民委员会主动向主管财政征收机关提出申请,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财政征收机关审批,并核发《委托代征证书》,明确双方的权利
和义务。
第三条 接受委托的各村民委员会,按照《委托代征证书》的要求,依法征收农业特产税,受法律保护。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支持、协助其依法代征农业特产税。财政征收机关应负责代征工作的管理,并对相关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
第四条 委托村级代征的农业特产税品目,由县级以上财政征收机关根据《实施办法》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农业特产税的政策规定遇到变动时,财政征收机关应于文到十五日内通知代征单位和代征人员,按新的规定代征农业特产税。
第五条 纳税人不按规定缴纳农业特产税,代征单位和代征员有权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代征单位和代征员应将情况报告主管财政征收机关。财政征收机关可根据《征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经县级以上财政局长批准,扣押、查封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
产,扣押时,必须开付收据,查封时,必须开付清单。扣押、查封后缴纳应纳税款的,代征单位和代征员应协助财政征收机关解除扣押、查封,并归还所扣押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扣押、查封后逾期仍不缴纳应纳税款的,经县级以上财政局长批准,可拍卖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
其他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和滞纳金。
第六条 接受代征任务的村民委员会应推荐一名(税源较多、代征任务较重的村民委员会可推荐两名或两名以上)遵纪守法、热心税收工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够胜任税收工作的人员具体负责代征工作。代征员由乡镇财政所负责考核,经考核合格后上报县级财政征收机关审批
,由县级财政征收机关发给《代征员证书》。代征人员发生变动,应于变动后的十五日内,上交《代征员证书》,并办理税款和票证缴销等手续。
村级代征员原则上由村支书、村主任或村会计等村主干兼任。
第七条 村级代征单位和代征员实行报酬与任务相挂钩。财政征收机关可按代征税款的一定比例(8%以内)付给代征手续费或一定数额补贴,具体由县级财政征收机关确定。
第八条 村级代征单位和代征员应当在财政征收机关委托的权限内,依法征收农业特产税。不得违反税法规定不征、多征或少征税款。由于代征员过失致使少征和未征应征税款的,代征员应负责追征,属于代征员故意行为或与纳税人勾结,致使少征和未征应征税款的,主管财政征收机
关可责成代征员追征,无法追征的,由代征员自己缴纳所少征、未征的税款。构成共同偷税的,按惩治偷税的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九条 村级代征单位和代征员必须接受财政征收机关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村级代征单位和代征员要负责建立农业特产税税源情况登记表,建立村级税源档案,掌握税源分布情况。积极协助乡镇财政所搞好评产登记工作。通过评产,乡镇财政
所、代征单位和纳税人三方签定农业特产税纳税鉴定表,限期缴纳农业特产税。同时,要建立农业特产税征收总帐和明细帐。
第十条 代征员应按财政征收机关的规定领取、填开、结报、保管、核销完税凭证。乡镇财政所要切实加强票证管理工作,确保税收票证的安全。
第十一条 代征员应按主管财政征收机关规定的期限向主管财政征收机关办理税款解缴手续,严禁贪污、挪用、截留税款。
第十二条 村级代征单位和代征员利用代征职务之便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由乡镇财政所除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理外,还要报县级财政征收机关批准后,取消其代征资格,收缴其《委托代征证书》和《代征员证书》。
第十三条 《委托代征证书》和《代征员证书》,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各地市财政局统一领取,分发到各县(市、区)使用。
第十四条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并由福建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1997年10月7日

山西省信息化促进条例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四号)



  《山西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已由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3年8月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8月1日



山西省信息化促进条例

(2013年8月1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信息化水平,规范信息化行为,保障信息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信息安全保障等活动。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统筹协调机制,制定信息化发展政策和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增加信息化投入。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投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统筹推进、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公安、国家安全、财政、教育、商务、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广播电视等部门以及省通信管理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鼓励和支持信息化研究与创新、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信息化知识的普及、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对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信息化发展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经批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层面的融合。

  第九条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本行政区域信息化发展规划,统一标准,实行集约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拆除、迁移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公共信息基础设施。

  第十条新建建筑物内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信息管线、配线设施以及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信息管道,应当纳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并与建设项目同时施工。

  建筑物驻地网应当对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业务经营者和其他驻地网建设者,实行平等接入。

  第十一条固定资产投资类信息化项目的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规定,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告知信息化主管部门。

  政府投资的固定资产类信息化项目和涉及公共服务、公共利益的非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有关投资部门或者建设单位应当将办理结果告知信息化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从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等信息化服务和工程建设、监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和资格。

  建设单位不得将信息化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同一信息化工程的施工和监理,不得由相互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省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本省信息化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

  第十四条信息化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信息化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对信息化工程质量承担保修责任。保修期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不得少于两年。

  第十五条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信息化工程进行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申请新建、改建、扩建或者运行维护信息化工程项目的主要依据。

  第三章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本行政区域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文化等基础信息数据库,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七条省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统一规范的政务信息资源的相关标准、共享目录,依托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完善共享交换体系。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或者本单位信息共享目录,向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相关信息,并依法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第十八条国家机关应当遵循一个数据一个来源和谁采集、谁更新、谁负责的原则,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信息资源采集、维护、更新,避免重复采集、多头采集。

  国家机关以外的单位和个人采集信息,应当征得被采集人同意,说明信息的使用目的、方式和范围,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获取信息,不得非法披露所采集的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将获取的信息提供给他人。

  第十九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当依法保护国家秘密、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鼓励和支持对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引导和规范对信息资源的增值性开发利用。

  鼓励和支持信用服务机构依法采集、整合信用信息,为社会提供信用征信、评估评级、信用管理等服务。

  第二十条公共服务机构和其他拥有公众信息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篡改、毁损和丢失。

  公民发现泄露个人身份、散布个人隐私等侵害其合法权益,或者受到商业性电子信息侵扰的,有权要求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同时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要求采集、使用其信息的单位和个人更正、删除与其相关的不实信息。

  第四章信息产业发展

  第二十一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鼓励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对信息产业、示范企业和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发展集成电路、软件、高端元器件、电子设备等基础产业,培育有特色的信息产业,推动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持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加大对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


  第二十二条省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信息产业发展目录,定期公布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名称和产品指南。

  第二十三条符合条件的从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的企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税收减免、投资融资、土地使用、政府采购、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四条设计、制造电子信息产品,应当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材料、技术和工艺。

  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集中处理废弃电子信息产品。

  第二十五条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研究、开发、推广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推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信息化人才实习、培训基地,合作培养人才。

  第二十六条培育、发展信息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信息技术成果转化。

  第二十七条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信息产业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

  第二十八条省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地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指南,确定推广应用目标和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重点推广应用项目。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培育、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和示范企业,加快信息技术区域、行业、企业的示范应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估体系,推行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项目的企业,应当组织专家对项目的需求与效益、实施基础、技术方案等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送信息化主管部门,作为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企业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依据。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信息化共性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服务等专业公共服务机构发展,支持面向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信息化外包服务业发展。

  第三十一条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信息化科技工程建设,加快煤炭、冶金、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升级改造。

  鼓励采用信息技术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农村文化生活等方面,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第三十三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建设和完善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内部办公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应用。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各类教育水平。

  高等院校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第三十五条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建设和应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服务、安全认证、在线支付和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第三十六条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教育、卫生、广播电视、气象等部门以及供电、供水、供气等公共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及时、准确提供与民生相关的公共信息服务。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进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信息交流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应用,为残疾人信息交流提供服务。

  第三十八条省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统计等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和评估,定期发布评价报告。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当及时提供相关数据。

  第六章信息安全保障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高信息安全风险防御能力和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第四十条信息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及其主管单位,应当建立信息安全警示、宣传教育等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保障信息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第四十一条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依法向公安机关备案,并根据安全等级进行建设、测评和整改。

  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安全分级保护和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基础信息网络,以及航空航天、油气管网、电力系统、水利枢纽、城市设施等重要领域工业控制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四十三条信息安全系统应当与信息化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采用依法认证的信息安全产品,所需经费列入工程预算。

  第四十四条从事安全运行维护管理、风险评估、等级保护等信息安全专业服务活动的,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

  第四十五条信息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及其主管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加强对信息内容的安全监管,防止违法信息的传播。

  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布的信息应当合法、真实。

  第四十六条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及其主管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信息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运营、使用单位及其主管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害,防止事态扩大,保存相关记录,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新建建筑物内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信息管线、配线设施以及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信息管道,未纳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并与建设项目同时施工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该项建设所需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相应资质,从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等信息化服务和工程建设、监理活动的,由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合同标的价款百分之三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将信息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单位的,由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获取信息,非法披露、非法出售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向他人提供所获取信息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条例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