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05:12:42   浏览:902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会协[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2009年10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号,以下简称国办56号文件)。这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注册会计师行业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重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新高度,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办56号文件,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中注协研究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现予印发。请各地方协会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二O一O年二月十二日



附件: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2009年10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号,以下简称国办56号文件)。这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注册会计师行业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重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新高度,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全行业要深刻学习领会和深入贯彻国办56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贯彻落实国办56号文件,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需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的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是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现就贯彻落实国办56号文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支持和引导事务所做大做强、做精做专

  1.制定事务所合并的技术指引。就事务所合并前的合并伙伴选择,合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合并后的内部整合等问题,以及事务所合并中涉及的工商、税务、证监等相关部门所需要履行的手续、准备的文件材料、先后步骤等,制定“事务所合并重组若干问题指南”,为事务所合并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工作指导和程序指引。

  2.关注事务所的合并质量。将事务所合并后的内部治理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整合情况,以及合并后总所对分所的管理和控制情况,作为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促进事务所合并后加快实现实质性融合。

  3.加强事务所的宣传推广工作。积极宣传推广信誉好、质量高的大型事务所,鼓励和引导国有大型企业和“走出去”企业在审计服务、战略规划制定、内部控制设计、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等方面,充分借助事务所的专业服务。

  4.协调解决合并手续繁杂问题。积极协调和推动工商管理等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为事务所合并中的登记、变更等手续办理,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5.做好评价引导工作。全面总结全国前百家事务所综合评价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兼顾中小事务所的特点,研究开发中小事务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小事务所人才状况、内部治理、行业贡献、诚信水平和品牌形象等进行综合评价,科学引导企业和社会对事务所的选聘。

  6.积极参与和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修订。通过行业立法大力推进特殊普通合伙制及普通合伙制。积极研究有利于事务所多元化发展的股权结构安排,实现审计业务与其他专业服务的融合发展。

  7.组建“中小事务所发展委员会”。研究中小事务所的发展条件、内部治理、市场开发和业务特色等问题,研究制定“中小事务所管理实务指南”,加强对中小事务所发展的指导。

  8.加大对中小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的技术支持力度。推动审计准则在中小事务所的深入实施,研究开发适合中小事务所的审计程序及电子化审计辅助工具,为中小事务所的持续健康发展搭建良好的技术平台。

  9.研究制定事务所内部治理评价体系。通过检查评价,以及组织对事务所章程(协议)进行合法性、合规性检查,指导和促进事务所加强内部治理。专题研究“大型事务所内部治理结构模式”,指导大型事务所优化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

  10.积极引导事务所做好市场定位。引导和推动事务所发挥主体意识,认真研究确定自身的发展路径和市场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业务的拓展方向,在实现事务所自身科学发展的同时,促进形成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大、中、小型事务所执业领域各有侧重、市场定位各有特色、服务对象各有倾斜、地域分布较为合理的科学布局。

  11.鼓励和推动事务所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内部管理和项目管理。

  二、积极推动事务所实现国际化发展

  1.发挥引导、联络、协调作用。充分利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成员,以及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会计职业组织建立良好关系的条件,着力发挥协会战略规划、政策协调、国际联络和信息引导作用,认真分析国际会计市场形势和各国会计市场开放政策,有针对性地联络有关会计职业组织,为事务所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到境外开拓业务和开办分支机构、洽谈结对、开辟市场等提供帮助。

  2.制定事务所加入国际网络指南。深入研究国际会计公司网络的发展规律,以及各国际网络的管理形式、管理特点和网络发展政策,引导我国事务所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加入与自身发展目标相符的国际网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事务所建立中国事务所的自主网络。制定“事务所加入国际网络指南”,就事务所对国际网络的考察与选择,以及与国际网络合作中,如何相互尊重彼此的正当权益,如何取得国际网络对其包括技术、系统改造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在内的必要投入,以及关注合作协议中有关加入、退出和权利义务等方面的条款,提供指导。

  3.实现与国际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根据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完成中国审计准则的修订工作,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持续全面趋同。以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为基础,就修订后的新准则与香港进行持续等效谈判,与欧盟进行等效谈判。同时,密切关注美国审计准则的发展动向,积极研究与美国实现准则等效认同的可行性。通过实现等效认同,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支持。

  4.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强与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在培训、考试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为国际广泛认可,鼓励中国注册会计师取得国际认可的境外注册会计师资格,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5.积极参与推动有关国家的会计市场开放工作。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等对外贸易谈判,推动有关国家会计市场开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中国事务所建立国际执业网络和跨国执业中的各种不必要的限制。

  6.推动事务所“走出去”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协调和推动有关方面把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作为境内外国际服务贸易和经贸洽谈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在大型项目国际合作中,把会计专业服务纳入合作协议,带动事务所“走出去”。协调和推动有关方面为事务所“走出去”提供便利条件,在境外投资促进、扶持、保障、服务和核准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在资质认可、信息咨询、市场考察和对外联络等方面予以帮助。

  7.加强事务所与“走出去”企业之间的联系,搭建支持事务所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交流合作平台。举办“走出去”企业与事务所之间的座谈会,搭建企业与事务所交流信息、沟通情况和洽谈合作的平台;组织和推动事务所参加各类贸易展览会、洽谈会、国际合作项目投标等活动。

  8.探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海外办事处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香港办事处的作用,以香港办事处为重要平台,提高服务海外会员的能力,提升行业的国际影响,并为会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在积累和总结香港办事处开办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在欧洲等其他地区设立办事处。

  9.积极开展注册会计师职业国别研究。研究各国会计职业发展规律和会计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其会计职业发展经验特别是国际化发展经验,为事务所“走出去”的目标、路径选择提供参考借鉴。

  10.加强对境外业务的监管法规及会计审计问题的研究,为事务所开拓和从事境外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三、大力拓展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

  1.研究推介新型业务。大力拓展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是解决当前市场过度竞争,实现事务所业务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要全面梳理包括目前处于政策酝酿阶段的新型业务,今后可能出现的新型业务,以及国外会计公司开展的非审计业务领域,制定“事务所业务拓展指引”,并通过新业务培训、专家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向事务所推介和辅导开拓新型业务。

  2.逐步建立非审计业务指导系统。在继续巩固发展传统审计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管理咨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税务咨询、司法会计和财税法律服务等非审计业务的研究工作,重点研究非审计业务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技术规范的要求,逐步构建非审计业务指导系统。

  3.加强新业务的专业技术指导。密切跟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教育出版机构改革、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等政策的研究和出台,同步研究配套出台“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等注册会计师相关业务指引;与海关总署联合开展相关调研,为海关引入事务所参与保税核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启动大中专院校以及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财务报表审计指南的研究制定工作;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的专业指导工作。

  4.加快新业务人才的培养。根据新业务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特殊需求,以及新业务对专业技术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和专业培训工作,提高注册会计师对新业务的开发能力和执行能力。

  5.积极开展新业务的试点工作。协调和推动有关方面,选择有条件或有代表性的地区,试点推行公司(企业)秘书制度、会计服务外包服务基地以及开展农村财务公开试点等,通过分类试点,实现重点突破。

  6.推动和跟踪相关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积极推动相关法律的修改和政策出台,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公司(企业)秘书服务、农村财务公开、司法鉴定和涉税鉴证等业务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积极支持事务所扩大代理记账、税务代理、外包业务、IT支持、个人理财、社区事业等咨询服务领域。

  7.总结和推广新业务实践经验。密切关注行业新业务开拓情况,不断总结部分地区、部分事务所开拓新业务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积极加以推广。

  8.加强对新业务执业质量的监管。根据新业务的专业特点和属性,相应调整和完善监管重点及监管方式,确保新业务的有序开展。

  四、进一步深化行业人才战略

  1.深入推进行业人才战略。认真总结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的实施经验,继续以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为指导,不断创新培训机制,进一步丰富培训渠道和方式,着力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2.继续加强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加大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的投入,包括财务资源、政策资源和研究资源的大力投入;在加强与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国际会计公司合作的同时,积极选派行业优秀人才参与国际组织的工作,提升人才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做好行业领军人才后备队伍测试和英文测试工作,切实选拔出一批专业扎实、技术过硬、品德优良的领军人才;对行业领军人才后备队伍实行分类、定向和跟踪培养,量身打造专业型、管理型、战略型行业领军人才。鼓励各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自主开展本地区行业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3.进一步加强行业后备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完善会计专业教育体系,推动提升会计教育质量;开展CPA专业方向专业知识社会需求的专项调查,推动CPA院校加强CPA专业方向的学科建设;继续实施CPA专业方向学生境外实习项目,扩大境外实习面。

  4.继续完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完善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龙头,国家会计学院为依托,各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为支柱,事务所为基础,培训内容各有侧重,远程教育、面授培训、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培训体系。严格落实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培训管理,提升培训效果。

  5.深化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强化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重点加强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开发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案例和系列培训教材,培养注册会计师利用职业判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建立“网上人才交流中心”。依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设立“网上人才交流中心”,为行业人才科学合理流动和吸引行业外专业人才提供信息平台。

  7.指导事务所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指导事务所加强内部治理,改革完善人力资源制度,进一步优化激励约束机制、考核分配制度及合伙人进入与退出机制,激发事务所开展人才培养的主动性,鼓励和支持事务所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着力培养中青年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加快建立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的企业文化。鼓励事务所选聘高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和海内外优秀人才,抓好人才储备,优化队伍结构。

  8.研究设立行业人才培养基金,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鼓励事务所建立人才培养基金制度。

  五、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提升考试质量

  1.完善考试制度,严把准入关。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为指导,以考试制度改革总体目标为导向,建立健全考试大纲及辅导教材的编写编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命题指南,加强命题工作的指导和规范,以命题制度改革为抓手推进考试质量的全面提升。

  2.进一步完善评卷制度。引入注册会计师参与评阅制度,坚持双重评卷及评卷质量控制制度,进一步探索规律,完善制度,使评卷工作服从并服务于考试改革的需要。

  3.深化考试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考务组织、评卷管理、成绩管理、档案管理、违规处理、考试保密安全等考试组织管理制度,并结合考试工作的特殊性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推进考试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严厉打击考试违规违纪行为,维护考试公平。增强防范意识,加大防范舞弊设备的投入,建立起“制度严密、保障有力、监控到位”的科学防范体系;加强对考试违规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充分发挥警示教育效应,确保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5.积极开拓境外考点。在香港考区和欧洲考区良好运行的基础上,2010年开设澳门考场,并根据需要,逐步扩大境外考点。

  6.积极做好考生服务工作。在考试报名、考试辅导教材配送等环节,进一步改善相关工作流程,改进服务,方便考生,并积极做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宣传工作,扩大考试的社会影响。

  六、严格注册审批和完善会员管理制度

  1.严格注册会计师注册审批。推进注册办法的修订,严格注册准入和退出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依照法定程序严格审批注册会计师。

  2.加强任职资格检查工作。强化对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的年度检查,重点检查其执业情况、诚信记录、继续教育完成情况等,对不在事务所专职执业、完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拒不履行会员义务等情形,依法采取不予通过检查等措施,确保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队伍具有较高的素质。

  3.认真做好股东、合伙人胜任能力的评价工作。认真做好申请设立事务所的合伙人(股东)从事相关审计业务情况的证明出具工作;对事务所的合伙人(股东)的执业质量、诚信状况、管理经验和任职年龄等进行全面评价,确保股东、合伙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

  4.完善行业管理的技术手段。以“注册”为枢纽,从完善信息结构、保障填报完整、适时动态更新、建立审核机制等四个方面,不断优化行业诚信信息监控系统,加强对会员执业资格信息和执业活动信息的采集、监控和披露,做好行业诚信信息监控系统的应用和维护工作,全面实现行业诚信信息监控系统“全面记录、实时监控、有效披露”的功能,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做到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增强管理的透明度。

  5.完善会员分级管理制度。推进实施资深会员、荣誉会员制度,积极探索为不同层级会员提供不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6.完善会员管理工作流程。坚持以会员为中心的理念,按照方便会员,减轻会员负担的原则,改革完善会员注册、转所、转非、任职资格检查等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7.加强对非执业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为非执业会员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提供培训及专业信息支持。

  七、深化行业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1.切实做好执业质量检查工作。认真落实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国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证券资格事务所三年一个周期的检查制度,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执业质量水平较低的执业群体和风险较大的业务领域,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检查力度,增加检查频率。

  2.突出检查重点。结合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大对外向型企业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企业的审计业务的检查力度;研究加强对从事H股、创业板上市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审计业务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频繁转所的注册会计师以及高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检查。

  3.建立专项检查制度。严厉惩治通同舞弊、挂名签字、兼职执业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采取回扣、恶性压价等违反职业道德承揽业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4.加强动态监管。以行业诚信信息监控系统为依托,进一步完善监控系统中相关监管信息的搜集和利用,发挥监控系统的预警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抓住焦点问题,实现动态监管和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

  5.探索建立事务所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有效配置监管资源。结合执业质量检查情况和日常监管信息,对事务所执业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实现事务所分级分类监管。对综合评价等级较高的事务所,适当减少检查频率,并在做大做强、专家推荐、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适当鼓励措施和政策倾斜。对综合评价等级较低的事务所,加大对其执业质量检查的力度和检查频率,扩大检查面,并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

  6.修订检查手册,完善相关检查程序。根据准则制度变化和发展趋势,总结检查经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检查手册的内容,在检查方法、检查程序、检查证据、检查报告、检查结论等方面进行完善,充分发挥检查手册在指导检查工作、推动准则贯彻实施、提高事务所执业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7.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行业监管水平。制定兼职检查人员管理办法,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检查人员队伍,加强对协会监管工作人员和兼职检查人员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交流,进一步提高检查工作质量和监管水平。

  8.进一步完善惩戒处理程序。坚持严格检查、严格惩戒的原则,建立健全相关的专门委员会和惩戒制度,充分发挥惩戒委员会和申诉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和专家论证制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证惩戒工作的透明、公开和公正。

  9.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在行业监管政策、监管方式、监管结果等方面,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合作,相互通报,协调立场,鼓励采取联合检查等方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业务报备的内容,尽量减少重复报备。

  八、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

  1.推广从业人员诚信宣誓制度和诚信公约制度。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完善行业诚信的教育监督体系,积极探索事务所信用评级制度。

  2.抓好职业道德守则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宣传、培训以及遵循情况的检查,促进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和诚信水平不断提高。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纳入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推动大学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编写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教材,深入推进行业诚信建设。

  3.推动建立和完善事务所执业责任保险制度、职业风险基金制度。促进事务所增强执业风险意识,提高事务所承担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提高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赖程度,进一步提升行业的社会公信力。

  4.积极开展优秀注册会计师的评选活动。不断总结完善行业诚信激励和失信惩处机制,宣传和表彰诚信行为,披露和惩戒失信行为,通过评先进、树典型,不断加大行业正面宣传和诚信引导,着力打造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诚信品牌,铸造行业诚信形象。

  5.深入开展行业党员“践行科学发展,争做诚信模范”活动。以学习实践活动和加强行业党建为契机,大力弘扬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的职业风尚。

  6.探索注册会计师提供社会公益型专业服务的方式与途径,树立行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九、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1.积极拓展协会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根据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不断改进和加强协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丰富和创新行业自律手段,严格行业管理,提升服务会员的能力,切实解决行业发展和会员执业中的实际问题。

  2.严格协会内部管理。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要求,加强协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要求。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责任心,调动积极性。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调查研究,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协会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协会领导班子建设,改进和加强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素质,着力提升领导班子的领导力。加强协会员工的教育培训,引进和吸纳优秀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协会员工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协会整体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服务能力。加强协会队伍的作风建设,强化协会员工为会员办实事、办好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弘扬脚踏实地、改革创新、敢抓敢管、注重服务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协会的执行力。

  4.加强协会决策和专家咨询组织建设。在财政部门党组和协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健全协会决策和工作机制,根据法律授权、章程规定和会员需求,积极行使职能,充分发挥包括专门(专业)委员会等在内的协会各类工作组织的咨询、决策作用。

  5.加强工作协调。积极建立与工商、税务、国资、证监、银监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及联络机制,反映行业诉求,进一步改善行业执业环境,切实推进事务所有关支持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积极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及时有效解决事务所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6.加强行业发展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与有关教学、科研机构和大型事务所的研究合作,充分利用外部专家资源和研究力量,设立有关研究中心,就行业发展的国际化问题、市场开发问题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先导性研究。

  十、进一步加强行业党的建设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事务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建立行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2.切实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党委的作用,指导和推进事务所党组织建设,加紧理顺事务所党组织隶属关系,抓紧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和党员发展工作,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目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行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积极探索事务所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充分发挥事务所党建的政治保障作用,以及事务所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行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持和促进事务所的健康发展。

  4.加强行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以行业继续教育体系为基础,结合政治学习特点,探索建立囊括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普通党员等不同层次的行业党员学习培训体系,将党性教育与诚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注册管理与党员和事务所党组织的跟踪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改进和加强协会服务工作,将服务会员和服务行业党员紧密结合起来。

  5.推动行业党的建设与业务建设两加强、两促进。指导事务所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和加强党建为契机,深入领会和积极实践国办56号文件的要求,理清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模式,开拓业务领域,加强内部治理,重视人才培养,建设诚信文化。

  6.大力培养并向有关方面积极推荐行业优秀人才,加大行业会员参政议政的力度。

  7.加大行业党建的宣传力度,总结和推广行业党建先进经验,对行业党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深入贯彻实施国办56号文件,关系到行业的中长期发展,关系到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全行业要高度重视,深入扎实地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办56号文件的精神为导向,充分发挥协会组织、推动和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广大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聚精会神,一心一意,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住宅小区内地下车库的所有权与使用归属

作者: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 童松青律师 张东伟律师

(本文作者许可西湖法律书店收藏,未经作者许可,本文不得转摘、复制,否则视为侵权)

住宅小区内地下车库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归属

一、问题的提出

开发商历来将住宅小区的地下车库单独出售,但购买者很少有领导产权证的,多年来,人们很少对此进行追问 。今年11月12日南京鼓楼区法院的一纸判决牵动了商品房买卖双方的神经。现将该案例简述如下:

星汉城市花园是南京一个高档住宅小区,开发商于1998年9月申报该项目时,南京市规划局以《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要点通知书》要求,其规划建筑应按机动车0.2车位/户,非机动车2车位/户配建停车库。小区建成后,3幢楼下建有连片整体地下车库,共有59个机动车泊位。2001年7月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在发给开发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上明确记载:"使用权面积"和"其中分摊面积"都是7697.6平方米。

开发商在销售时曾承诺:小区配建地下车库供业主停车。但业主们入住后却发现只有购买车位才能取得停车权。开发商以至少8万元的单价卖掉了其中的37个,其余车位则被小区物管公司以每月250元的租金租了出去。为此,业主将开发商诉之法院,要求开发商将地下车库交还全体业主。开发商则坚持认为其对地下车库拥有产权。

2003年11月,法院开庭审理后认为,根据规范设计要求,车库应交付建筑物的所有人共同使用。同时,根据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不能相分割的原则,星汉城市花园土地面积已全部分摊到全体业主身上,小区的土地使用权即为该小区业主享有,因此,开发商不再享有该土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其次,根据《江苏省商品房价格管理规定》,附属公共配套设施费是商品房成本的构成部分,未经物价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增加或变更。由于被告并无证据证明车库的建设成本未纳入商品房的成本,因此,车库作为公共配套设施所发生的费用已经计入商品房成本的事实应予认定,被告再行销售的行为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再次,根据《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配套使用的附属设施、附属设备、公用部位属全体业主所有,且被告也未按规定取得销售车库的许可证明。因此,被告以车库的建筑面积未分摊给业主而有权另行处分的理由也不能成立。

据此,法院当庭作出一审判决:被告江苏星汉置业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将星汉城市花园地下停车库移交给原告星汉城市花园业主委员会管理,并由星汉城市花园全体业主享有该地下停车库的权益。

判决告诉大家,车库并非开发商所能出让的。但由于立法的欠缺,判决并没有解决车库的所有权问题。它用了"管理"和"收益"两个词,回避了最敏感的产权问题。

二、车库的法律属性

有人认为小区土地使用权既然为业主享有,开发商就不能再享有该小区的土地使用权,因此,也不能享有土地地表和地下建筑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也有人认为,地下车库作为小区建设的配套设施之一,是建筑物的辅助设施,就应如道路、管线一样,是房屋的从物,应交付建筑物的所有人共同使用,在买卖合同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从物应当依从主物(房屋)一并出售、转移。还有人认为,业主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包含了空间权,如果承认了地下车库的产权属于发展商,那么就承认了空间权被发展商保留,但既然土地使用权都转让给小区业主了,发展商又依据什么来认定空间权还保留在自己的手里?从法律逻辑上解释不通。因此只能推定出地下车库的产权属于全体业主享有。

上述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地下车库是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和地表上某独立单元房间对地上空间资源利用一样,都具有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在建造时都需要额外投资。地下车库是相对独立的建筑物,具有作为所有权客体的物的所具有特性,它是一种特定的、独立的物,并不能以其它物代替,而且在空间上能够个别地、单独地存在。因此,虽然确定地下车库的所有权的归属尚无法律明文规定,但它具有专用使用权是不容置疑的。法律上未确定其所有权并不意味着相关的权利就不存在。如违法建筑的建造人,他肯定是无法取得法律上的所有权,但实际上他又是违法建筑的所有人,如果其它人对他的违法建筑具有侵害行为或者违法妨碍其行使正常的居住权,照样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再如,购买房屋后在没有登记办理好所有权证书这段时间内,购买人仍然可以凭借相关票证来证明其对该房屋享有所有权。更何况该类地下车库的兴建一般都是经过合法审批手续的,并不存在违法行为。

三、车库的种类

(一) 不得销售的公共配套设施

开发商根据政府规定兴建地下车库,则修建地下车库是他的法定义务,他修建该地下车库不能为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并谋取私利,而是为了满足小区内业主生活需要,向特定人群提供停车位的。如浙江省物价局颁发的于1999年4月1日实施的《浙江省商品住宅价格构成及价格行为规范》第十一条就规定:"住宅小区的基础设施、设备及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列入住宅小区详细规划要求配置的非营业性公共配套设施、设备,商品住宅开发经营单位必须无偿提供给整个住宅小区的住户使用,不得另行作价销售。"象这种情况,如果开发商将地下车库向非小区业主销售或者出租,则是违法行为。

(二) 可以销售的公共配套设施

虽然根据政府规定,开发商应当修建地下车库作为小区的配套设施。但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开发商仍有权销售地下车库。因为法律并没有规定要将地下车库无偿交给业主使用。地下车库和房屋的关系不同于水电和单元房屋、电梯和高层建筑的关系。地下车库并非房屋必须要配备的设施,它与单元房屋是主次关系,不是主物与从物关系,系相对独立建筑物,它可以独立使用而不失使用价值。因此,只要在房屋买卖合同中没有特别约定,则不存在从物随主物一并买卖转让的说法。开发商如没有承诺无偿给业主提供地下车库,且并没有把地下车库面积计入共摊面积内,那么 ,投资兴建该类地下车库的开发商对此享有专有使用权,业主也就无法要求开发商无偿交付其使用。

(三)非住宅区的配套设施

这一类地下车库只要审批程序合法,当属开发商自由支配,即可以转让,也可以出租,也没有销售或承租对象的限制。至于是否能拥有所有权,还有待于国家法律予以明确。目前杭州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此类地下车库准备颁发土地使用权证。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地下车库将拥有独立的所有权证,届时,作为一项重要的不动产将可以抵押、转让,其所有权权能将能全部得到实现。

(四)利用人防工程进行改造成的下车库

1996年10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政府最早对地下空间进行的立法,同时这部法律也是对地下空间利用的最高阶位的法律。该法律规定了地下人防工程可以军民两用,即在和平时期可以利用人防工程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战争状态下归国家统一使用。同时规定了"谁投资、谁使用、谁收益"原则。由于国家对其使用权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和平时期,投资者享有包括转让使用权、租赁等方式的使用权、收益权和一定程度上的处分权,同时承担维修保养的法定义务。

如果投资者将人防工程改建为地下车库,那么首先必须要获得有关行政部门的审核同意,在保证不降低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能力情况下,才能根据国家对地下车库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修改直至符合地下车库使用要求后方可作为地下车库使用。

四、如何判断地下车库的归属

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8号

《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已经2001年11月2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局长

二○○一年十二月四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的卫生和食用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食用水生动物”是指供港澳食用的淡水和海水鱼类、甲壳类、贝类等水生动物。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的检验检疫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各自辖区内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的检验检疫、养殖场的注册、监督管理。

出境口岸检验检检疫机构负责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出境前的现场检验检疫和在出境口岸停留期间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非开放性水域的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养殖实行注册登记和监督管理制度。

第五条 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的检验检疫内容包括原体、毒素、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和包装等。

第六条 我国内地从事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生产、运输、贸易的企业,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注册登记

第七条 所有非开放性水域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的养殖场,必须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注册登记。

未经注册登记,其生产的水生动物不得供港澳地区。

每一注册养殖场,使用一个注册编号。

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养殖场必须符合《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养殖场卫生要求》(附件1)。

第八条 申请注册的养殖场须按要求填写《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养殖场检验检疫注册申请表》(附件2),并提供下列资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养殖场平面图及养殖池彩色照片。

(三)养殖场生产、卫生、用药管理制度。

第九条 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本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的规定,对申请注册的养殖场进行考核。符合条件的,予以注册,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境动物养殖企业注册证》(以下简称“注册证”,附件3);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注册。

注册证自颁发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五年。有效期满后继续生产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的养殖场,须在期满前六个月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条 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对注册的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养殖实行年度审核管理制度。

对逾期不申请年审的;或年审不合格,且在限期内整改不合格的,吊销其注册证。

第十一条 已注册的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养场名称、所有权、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时,应及时向发证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重新申请注册或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注册场实行监督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养殖场的卫生状况、水质、病原体、毒素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进行检测和检查。

第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对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养殖场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国家允许使用的药物,要严格遵守有关使用规定,特别是停药期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激素和其他动物饲料添加剂。

第十四条 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注册养殖场使用的饵料必须符合《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的要求。鲜活饵料必须来自水生动物非疫区和非污染区,并须采用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方法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 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注册养殖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渔业水质标准。

第十六条 运载水生动物的容器、用水、运输工具必须符合检验检疫卫生要求。

运输工具必须符合检验检疫机构加施封识的要求。

第十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监测、检查、年审考评结果和检验检疫情况对注册场实行分类管理。

第四章检验检疫

第十八条 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的出口企业应提前7天将一周的出口计划向养殖场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报,申报时必须申明拟组织货源的养殖场名称。

第十九条 检验检疫受理申报后,按分类管理的要求实施检验检疫,并抽取样品进行项目的检验。经检验检疫合格的,方可供应港澳地区。

第二十条 供港澳食用的水生动物出境前,出口企业须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报检时同时提供注册养殖出具的《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供货证明》(附件4)

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后,对有关单证进行审查,对申报的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进行现场检验检疫。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签发《动物卫生证书》,准予输出。证书有效期3天。

第二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准予供港澳的食用水生动物可实行监装制度,必要时加施检验检疫封识。

第二十三条 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抵达出境口岸时,出口企业应持启运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动物卫生证书》,向出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申报。

第二十四条 出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查验单证和封识、核对货物,并进行现场检验检疫,必要时可抽样检测。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签发《出境货物通关单》后放行;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不准出境。

第二十五条 出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检疫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通知启运地检验检疫机构,并采取相应的检验检疫措施。发现重大疫情应立即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检验检疫机构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非养殖和开放水域养殖的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的检验检疫依照本办法第四章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