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林业管理局关于印发伊春林业管理局木材经销工作考核评比细则(暂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17:25:43   浏览:872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伊春林业管理局关于印发伊春林业管理局木材经销工作考核评比细则(暂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伊春林业管理局


伊春林业管理局关于印发伊春林业管理局木材经销工作考核评比细则(暂行)的通知

伊林发〔2007〕131 号



各林业局,管局有关局、处:
现将《伊春林业管理局木材经销工作考核评比细则(暂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伊 春 林 业 管 理 局
木材经销工作考核评比细则
(暂行)

按照全市木材经销工作会议精神,为准确、全面考核各林业局木材经销工作,促进木材经销管理,实行“全面竞价、阳光销售”,推进“三三一一”工程,特制订本细则。
一、考核评比依据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关于加强木材经销管理的规定》、《伊春林管局加强木材经销管理的规定》、《伊春林管局木材竞价销售管理办法》、《伊春林管局木材经销督查管理办法》、《伊春林管局木材销售奖惩办法》、《伊春林管局关于规范木材竞价销售管理和经销程序的通知》,以及全市木材经销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精神。
二、考核评比指标及分值(总分为110分)
(一)木材经销管理考核评比指标(基础分为50分,加分为10分,满分为60分)。
1、木材平均售价指标,基础分为15分,加分为10分,满分为25分。
2、木材销售管理指标,满分为15分。
3、木材竞价销售指标,满分为10分。
4、木材产销率指标,满分为5分。
5、木材销售统计报表管理指标,满分为5分。
(二)贮木场(木材检验)管理考核评比指标(满分为20分)。
1、贮木场(木材检验)管理指标,满分为18分。
2、贮木场统计报表管理指标,满分为2分
(三)木材运输管理考核评比指标,满分为7分。
(四)伊林网信息管理考核评比指标,满分为15分。
(五)综合评价指标,满分为8分。
三、考核评比办法及计算方法
(一)木材经销管理考核评比指标(60分、表1)。
1、木材平均售价实际完成指标(25分)
以林管局年度森工企业木材售价指标为基数计算得分。各林业局实际完成木材平均售价与年度木材售价指标之差,为本项目增加值。
计算公式:
增加值=实际完成木材平均售价—年度木材售价指标。
木材平均售价每提高10元,即增加1分,最多增加10分。
2、木材销售管理指标(15分)
林业局木材经销工作坚持集体定价制度,按管局统一格式签订合同,以每张发票为单位检查合同、调拨通知单、划拨单、发票是否相符。(1)不坚持集体定价制度扣5分;(2)合同合格率乘以5分为合同实际得分; (3)工作流程合格率乘以5分为工作流程实际得分。
计算公式:
合同合格率=合同合格份数/合同总份数×100%。
合同、调拨通知单、划拨单和结算发票工作流程合格率=合格份数/总份数。
3、木材竞价销售管理指标(10分)
按照“全面竞价、阳光销售”的规定,木材全部按林管局规定程序实施竞价销售。竞价后同期按竞价价格销售的木材可视为竞价销售木材。(1)木材竞价达到百分之百得8分;(2)有竞价销售场所、设施完善得2分。
计算公式:
木材竞价销售率=木材竞价销售数量/木材销售总量×100%。
木材竞价销售实际得分=8分×木材竞价销售率。
4、木材产销率管理指标(5分)
木材产销率必须达到90%以上,木材产销率低于90%的,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5分。
计算公式:
木材产销率=木材销售数量/(木材生产数量+结转木材数量) ×100%
5、木材销售统计报表管理指标(5分)
林业局每月6日前上报上月报表,每晚报或错报一次扣 0.5 分。
计算公式:
统计报表合格率=报表合格份数/全年报表次数×100%
(二)贮木场(木材检验)管理考核评比指标(20分、表2)。
1、贮木场(木材检验)管理指标(18分)
(1)产品质量7分 :长级、径级、等级。抽查加工用原木150根,直接使用原木50根,超过允许公差每根扣0.2分。
(2)商品化管理7分:检查全场楞区。楞垛质量:达到一头齐者得3分,一个楞不齐扣0.5分;散乱材:全场不超过10根得2分,超过10根每增加1根扣0.2分;原木标号:达到标准得2分,每漏标一根和标号不清每根扣0.2分。
(3)木材缴库2分:缴库、支拨、库存3项必须微机化管理,缺一项扣0.5分。
(4)安全、防火2分:检查全年是否发生重伤、死亡火灾等事故,有事故不得分。
2、贮木场统计报表管理指标(2分)
贮木场每月6日前上报上月报表,每晚报或错一次扣0.2分。
计算公式:
统计报表合格率=报表合格份数/全年报表次数×100%
(三)木材运输管理指标(7分、表3)。
1、木材铁路运输手续按规定审核,执行木材运输安全管理规定,不超木材运输总量得3分;检查一次不合格的扣0.5分。
2、林业局掌握木材铁路、公路运输数量得2分;检查一次不合格的扣0.5分。
3、及时准确上报调度报表得2分;检查调度报表一次不合格扣0.2分。
(四)伊林网信息管理指标(15分、表4)。
1、按时上传伊林网网上办公涉及的木材经销、贮木场管理和木材铁路运输的有关数据,及时上传和发布本局木材竞价销售信息、木材经销动态及木材和锯材价格走势分析,完成本区(局)林木产品骨干企业产品推介等工作。上传数据共5分,出现一次误差扣1分。
2、上传和发布信息5分,不及时上传和发布信息的按任务分的百分比扣分。
3、网站维护到位及分站设备齐全能够保持正常运行得5分,不能正常运行发现一次扣1分;设备缺少一项扣1分。
四、对木材经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督查组提出整改意见后,整改不及时、不到位,可视情节扣减相应的分值或按《伊春林管局木材销售奖惩办法》处罚。(表5)
五、综合整体评价指标(8分)
对积极主动及时完成林管局组织安排的抢险救灾、木材原料协调、招商引资等调拨木材任务,在提高木材售价、竞价销售、信息网站建设、提高木材经销管理水平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由市级主管领导评价打分。
六、否决事项
对存在以下问题之一的林业局实行评比资格一票否决:超计划销售木材;直拨销售木材;不完成售价指标计划;虚假竞价;包大户优惠价销售木材;贮木场外存放木材;超木材销售总量运输;故意伪造账目,上传数据不真实等。

附件:1、伊春林管局木材经销工作考核评比得分汇总表
2、木材经销管理考核评比指标量化表(表1)
3、贮木场(木材检验)管理考核评比指标量化表(表2)
4、木材运输管理考核评比指标量化表(表3)
5、伊林网信息管理考核评比指标量化表(表4)
6、木材经销督查扣减分值表(表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成都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

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常委会


成都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


  2001年12月13日成都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02年1月18日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
  根据2012年6月29日由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2012年9月21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成都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行政执法机关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行政执法机关是指市和区(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及其具有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职责的政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
  本条例所称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指依法确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明确执法职责,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追究违法执法责任的制度。
  第三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
  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区(市)县、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所辖区域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市和区(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对本级人民政府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章执法制度

  第五条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确认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主体资格,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行政执法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责任人。
  第七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度,将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职责,具体落实到行政执法岗位和行政执法人员。
  第八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制定和完善保障其实施的具体办法。
  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执法程序未作规定或者规定不具体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行政执法工作程序。
  第九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组织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专业知识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资格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第十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将法定的执法范围、职责、标准、条件、时限、程序、收费等公诸于众。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罚没财物收缴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关于罚没收入的规定,实行罚缴分离。
  第十二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和案件回访制度,依法受理相对人的投诉、举报。
  第十三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监督检查制度,防止违法执法行为的发生,及时纠正违法执法行为,查处违法执法人员。
  第十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
  第十五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执法情况报告制度。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行政执法情况;对负责实施的本市新公布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实施一周年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有关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本级人民政府专题报告。
  第十六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制度,对其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宣传。

第三章执法规范

  第十七条行政执法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与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二)不得设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三)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登记等项目或者将备案改为许可;
  (四)按规定程序制定、发布规范性文件。
  第十八条行政执法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确保主体资格合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作出处理。
  第十九条行政执法人员履行政执法职责时,应当持有合法的执法证件,并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出示。
  第二十条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执行已废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继续执行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或者颁发已取消的证照;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拖延不办;
  (四)无法律、法规依据,将行政审批及资格、资质认证、培训、指定服务等作为企业注册登记前置条件;
  (五)扩大行政事业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者对已取消、降低标准的收费项目,仍按原项目、标准执行;
  (六)无法定依据实施行政处罚或者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
  (七)违法实施行政强制;
  (八)使用、损毁扣押的财物,或者逾期不作出处理;
  (九)以罚款代替其他行政处罚或者对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十)在实施行政许可、处罚、检查等行为时,谋取不正当利益;
  (十一)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投诉、举报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对复议申请不依法受理或者受理后拖延不办;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行政执法机关不得对行政执法工作岗位和行政执法人员下达罚没收入指标,不得将罚没收入与行政执法工作岗位或者行政执法人员经济利益相联系,不得将法定职责以各种形式转化为有偿服务,不得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没收入。
  第二十二条行政执法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或者没收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非法财物等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送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和上一级行政执法机关备案。
  前款规定的较大数额的罚款、违法所得的具体标准,按四川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当制作规范的法律文书,依法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
  第二十四条行政执法机关依法作出的行政行为,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和撤销。

第四章执法监督

  第二十五条对行政执法机关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采取下列方式予以监督:
  (一)现场检查、重点和专项调查;
  (二)调阅执法案卷和其他有关文书;
  (三)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抽查考核;
  (四)受理对有关行政执法行为的申诉、投诉和举报;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六条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应当对行政执法责任制进行考核,其考核的重点是:
  (一)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二)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文书规范等情况;
  (三)行政执法人员接受培训、持证上岗以及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情况;
  (四)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情况;
  (五)执行、办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意见和建议的情况;
  (六)执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决定书》和办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建议书》的情况;
  (七)违法执法责任追究情况。
  第二十七条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建议书》通知该行政执法机关自行纠正,或者以《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决定书》直接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行政执法机关在收到《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建议书》后,应当立即办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将办理结果向市、区(市)县人民政府或者有关机关报告。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执法机关主要负责人承担责任:
  (一)未按本条例的规定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
  (二)行政执法机关违法执法问题突出或者发生重大违法执法行为的;
  (三)对违法执法人员查处不力的;
  (四)行政执法机关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条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行政执法人员违法执法造成后果时,按下列规定确定责任人:
  (一)承办人违法执法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二)因审核人、批准人更改或者授意更改事实、证据和承办人的意见而造成违法执法的,由审核人、批准人承担责任;
  (三)审核人、批准人未纠正承办人的违法执法行为,造成批准错误的,由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四)行政执法机关授意承办人违法执法的,由该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
  (五)对应当提请行政执法机关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案件而不提请研究,并造成违法执法的,由承办人或者有关负责人承担责任;
  (六)行政执法机关集体研究决定造成违法执法的,由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承担责任;
  (七)上级行政执法机关维持下级行政执法机关的错误决定,由该上、下两级行政执法机关的有关人员分别承担责任;上级行政执法机关改变下级行政执法机关决定造成违法执法的,由上级行政执法机关的有关人员承担责任。
  第三十一条行政执法机关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市或者区(市)县人民政府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对其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经考核不合格的,暂扣行政执法证件,限期整改;经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按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行政执法人员违法执法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或者有关主管机关责令改正,可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暂扣行政执法证件或者责令离岗培训;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行政执法证件,并由主管机关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违法执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予以赔偿;行政执法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执法人员、受委托的组织、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附: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成都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的决定
(2012年6月29日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2012年9月21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对《成都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九条中的“行政执法资格证”修改为“行政执法资格”。
  二、将第十七条第二项和第二十条第七项中的“行政强制措施”修改为“行政强制”。
  三、将第十七条第三项和第二十条第十项中的“行政审批、许可”修改为“行政许可”。
  四、将条例中的“必须”、“应”统一修改为“应当”,“或”修改为“或者”,“相对人”修改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执法人员”修改为“行政执法人员”。
  本修改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成都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将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公布。

包头市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民政府


包 头 市 人 民 政 府 令



第104号





《包头市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办法》已经2005年10月19日包头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2月31日起施行。







市长 苏 青



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包头市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办法



第一条为了正确实施行政许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和所属各部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事项,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事项,应当遵循便民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条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在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办理

机构(以下简称集中办理机构)统一办理制度。市政府指定的其他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机构,纳入市集中办理机构统一管理。

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本地区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机构,为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创造便利条件。

第五条 依法行使行政许可职能的部门(以下简称行政许可部门)应当选派政治、业务素质强的工作人员进驻市集中办理机构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由该行政许可部门领导担任负责人,并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行政许可部门对派驻市集中办理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主动征求市集中办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条 行政许可事项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许可部门共同办理的,本级人民政府应当确定主办部门,主办部门具体负责联办事项的受理、抄告、催办和汇总等工作。

第七条依法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式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申请人持中标通知书、拍卖成交确认书等文书材料,到本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集中办理机构申请行政许可。

公民需要通过国家或地区统一考试取得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事项,到人民政府指定的集中办理机构申请行政许可。

第八条 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的集中办理机构,应当为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供以下便利条件:

(一) 设置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

(二) 提供有关各类行政许可事项条件、程序、时限、承

诺等内容的材料和相关规定要求的格式文本;

(三) 标明各行政许可部门的办公位置;

(四) 属于联合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还应当明确展示行政

许可流程;

(五) 设立投诉中心,设置投诉电话;

(六) 向申请人解难答疑;

(七) 建立代理服务点。

第九条 集中办理机构通过推行电子政务等方式,受理申请人采取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公布行政许可的受理情况和决定事项。

第十条 受理行政许可,应当向申请人出具受理凭证。受理凭证注明申请人姓名、申请事项、受理机关、受理日期、承办人、办结期限、取件地点等,并加盖行政许可部门的公章。

依法对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出具加盖本行政许可部门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理由和可以行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一条 受理行政许可,实行首问负责制。首问人做到文明礼貌、热情服务,有责任对首问的内容进行解释。不属于本行政许可部门办理的事项要告知申请人,并将其介绍到相关部门。

第十二条 受理行政许可事项较少的行政许可部门,可以委托进驻集中办理机构的其他行政许可部门受理行政许可。委托方应当明确委托权限、出具委托手续,委托手续要予以公示。

第十三条 对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分为:

(一)形式性审查(材料的完整性);

(二)实质性审查(材料符合法定条件的真实性)。

第十四条 受理行政许可,由承办人以该行政许可部门的名义,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条件且当日能够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在当日做出决定;对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承办人当场或者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第十五条 除依法可以当场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以外,承办人要将受理的行政许可申请及相关材料,转交本行政许可部门进行实质性审查。

向本行政许可部门转交行政许可申请及相关材料,应当附集中办理机构加盖公章的相关材料。

第十六条 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的实质性审查,必须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进入行政许可实质性审查阶段,除做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外,行政许可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申请人补正材料或向申请人退还材料。

第十七条 对申请材料进行实质性审查的承办人,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实质性审查后,出具审查结论。

第十八条 在审查联办事项时,各联办部门要按联办件通知书的要求,按时办结联办事项,并将结果返回主办部门。特殊情况,由集中办理机构牵头,主持召开联办会议,明确联办件的责任部门,组织各有关部门联合办理。

第十九条 对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利害关系人重大利益的行政许可决定,实行行政许可部门集体讨论决定制,并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供陈述和申辩的便利条件。需要听证以及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许可部门按照听证程序举行听证。

第二十条 行政许可部门在承诺时限内,依法做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行政许可决定应当在集中办理机构向申请人送达;行政许可部门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符合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行政许可部门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向申请人颁发相应行政许可证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符合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行政许可部门准予其参加考试;考试成绩达到标准需要颁发相应资格证件的,行政许可部门按照法定职责权限、程序、时限办理相关事项。

第二十一条 行政许可决定在法定期限内,经行政许可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做出。需延长批准期限的,可以延长十日,并将延长的期限及理由告知申请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属于行政许可部门联合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在四十五日内办结;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并将延长的期限及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三条 依法先经下级行政许可部门审查后,报上级行政许可部门决定的行政许可事项,下级行政许可部门在法定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行政许可部门。

第二十四条 行政许可部门做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在集中办理机构通过电子网络系统或者其他方式予以公开,以便公众查阅。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不便公开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 集中办理机构未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向申请人提供便利条件的,由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对联办事项负有联办责任的行政许可部门,未按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办理联办事项的,由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 市和旗县区行政许可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监督管理权限,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监察部门、本行政许可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行政许可事项未全部进入本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集中办

理机构的; ‘

(二)对符合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或者未向申请

人出具受理凭证的;

(三)在受理、审查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

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

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

的理由的;

(六)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未举行的;

(七)将行政许可申请材料丢失的。

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

采取贿赂等手段获取行政许可的,批准机关立即撤销行政许可,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谋取非法利益或者玩忽职守,不履行职责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05年1 2月3 1日起施行。